PPTOK首頁PPT模板下載PPT背景PPT課件
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文庫 > 教案 > 一等獎教案 → 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一等獎

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一等獎

時間:2022-11-09 14:03:20

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一等獎

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一等獎

1、中國的行區劃教案

教學目的

1.使學生了解我國行區的設置和劃分原則,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區的名稱、簡稱和分布。

2.在學習省級行區的知識中,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,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的能力。

3.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認識掌握省級行區知識的重要性,用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,提高學生的自覺性。

重點和難點

掌握我國33個省級行單位的名稱、簡稱及分布,既是重點也是難點。

教學方法

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。

教具

區掛圖、各省級行區單的輪廓圖板(教師自制)、投影片:我國行區劃表、區簡圖及31個省級行區名稱和簡稱對照表。

課時

1課時。

講授提綱

一、我國的行區劃

1.行區劃的原則

2.三級行區劃

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、縣(自治縣、市)、鄉(鎮)。

二、省、自治區和直轄市

教學過程

引入新課

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,往往要將國土劃分成若干地區,這就是行區。我國地域廣闊,當然更需要劃分行區了。了解我國行區的劃分是非常重要的,它不僅是我們學習地理所必須的基礎知識,而且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識。例如,在填寫我們自己家庭住址時就要用到。

[練習] 指導學生填寫課本第5頁的表。

學習新教材

第二節 的行區劃 [板書]

一、我國的行區劃 [板書]

[展示投影片]指導學生看“我國行區劃”表,并說明我國行區劃的特點。

[教師歸納] 我國行區劃的特點是:

1.主要采用三級行區;

2.自治區、自治州、自治縣是民族自治地區;

3.除三級行區外,根據特殊需要,還設立特別行區。

[過渡] 在上述各種行區中,。ㄗ灾螀^和直轄市)一級行區是最重要的,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經常用到的,是我們在地理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。同學們不僅要記住它們的名稱,而且還要掌握它們的具體位置。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。

二、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

[讀圖] 教師利用區掛圖,指導學生識讀地圖冊中的區圖,在圖上按照東北、北部邊疆、黃河中下游、長江中下游、南部沿海、西南、西北的順序,逐區識讀和記憶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名稱和位置。

[練習] 展示“區空白圖”投影片,讓學生指圖說出下列各省的名稱及其相鄰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的名稱:(1)吉林,(2)河北,(3)安徽,(4)廣東,(5)四川。

[教師講解] 由于省級行區的名稱是常用的地名,為了使用方便,各省行區都有簡稱,同學們也應記住這些簡稱。

[讀課文] 指定一位學生朗讀課本7~8頁中“各省級行區的簡稱”,關于簡稱由來一段課文。

[教師講解] 要想一下子記住這33個省級行區的簡稱是不容易的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必須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記憶簡稱。例如:根據書中所說簡稱的由來,將這些簡稱進行分類,區別對待。對于第一類“采用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”作簡稱的,因為很容易記憶,就不必多花時間;而對于以主要河流或山川名稱作簡稱的,則結合地圖去記;至于用本省、市、區歷史名稱作簡稱的,就需要多復習幾次才能記住。此外,還應找出有兩個簡稱的省份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做幾個有助于記憶行區名稱和簡稱的練習。

復習鞏固

1.指導學生使用課本第9頁“附表”,按下面要求將簡稱分類:

(1)用全稱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的;

(2)用本省中的主要河流或山脈名稱作簡稱的;

(3)用本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歷史名稱作簡稱的;

(4)一個省有兩個簡稱的。

2.教師逐個展示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輪廓圖板,讓學生根據區圖辨認,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簡稱。

3.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8頁“做一做”的練習。

2、中國的行區劃教案

一.內容與分析

《中國的行區劃》教材知識結構由“三級行區劃”、“34個省級行單位”、“各省級行單位簡稱”、“省級行中心”四部分組成。是中國地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必備知識、基礎知識。掌握這節內容,可以為以后各章教學創造較好條件。是掌握中國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基礎。從地理教學過程來說,要學習中國地理,必需首先了解中國的行區劃,形成我國行區劃的空間概念,特別是34個省級行單位的位置。因為空間位置制約著一個地區的自然和資源環境,并影響著經濟、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。本專題內容,學生并不會太生疏。因為在小學學習過,很多名稱在日常生活、讀書讀報、看電視也都接觸過,因此可以說除了三級行區劃知識學生是一知半解以外,三十四個省級行單位名稱大部分應該是學生已知的。但如果離開地圖,學生就難以全部默出,而且對我國各省級行單位的位置分布和簡稱了解不確切,對我國行區分布未形成準確的空間觀念,往往張冠李戴,搞錯位置,還有對我國各省區輪廓特征注意不夠,分辨不出,對簡稱中一些名稱易寫錯、讀錯。不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會感興趣的,如能用活動、游戲、競賽、評比方式教學,學生積極性會很高。

二.教學目標與分析

知道我國行區的設置和劃分的原則,初步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單位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,以及行中心的名稱和分布。

能正確閱讀中國區地圖,正確讀出34個省級行單位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。初步學會在中國區填充圖上填注我國34個省級行單位名稱,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,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。

三.問題診斷分析

在本節課的教學中,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(或困難、障礙)是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,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,大多數還是生疏的。要解決這一問題(或困難、障礙),就要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。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,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。

四.教學過程設計

問題一:怎樣寫戶口所在地?你知道我國行區的設置嗎?怎么劃分?

設計意圖:從具體到抽象,導入我國三級行區劃的教學。

例題1.我國行區劃分為、、三級,目前,我國的省級行單位共有個。

變式練習:我國有個省級行區,北京、香港、澳門屬于級行區。問題二:指圖說出23個省、5個自治區、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區名稱、位置。指圖說

設計意圖:讓學生記住省級行區的名稱和位置。

例題3:下列每個選項的兩個省區,在我國區圖上并不相鄰的是()

A.廣東和廣西B.山東和山西C.湖北和湖南D.河南和河北

師生活動:1.指出沿海省區:

2、指出邊疆省區

3、指出黃河流經省區

4、指出長江流經省區

問題三:為了使用方便,我們給每一個省級行單位起一個小名,也就是簡稱?碢8表格,記住它們。

設計意圖:通過師生活作,學生活動,記住各省級行區的簡稱和行中心。

師生活動:

1、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。

2、用本省的主要河流或山名。

3、用本省區歷史或民族名稱。

4、少數省區有兩個簡稱。

問題四:學生互動

設計意圖:記住各省區的名稱、位置、簡稱和行中心。

活動

1、拼圖游戲,讓學生熟悉區圖后,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,看哪個組拼得最快、最好

2、“找門”游戲: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,一組負責省級行區劃的全稱,一組負責簡稱,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區劃的行中心,最后一組負責指圖。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,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,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`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。說對了加一分,說錯了不給分,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。

3、“找鄰居”: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,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單位,剩下的同學作裁判,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單位的簡稱或行中心,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,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,同時代表的省級行單位與這個省級行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,并描述“自己”在該省的哪個位置。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,看誰扣分扣得最少。

五.目標檢測

按特別行區、直轄市、自治區、省的順序寫出34個省級行區的名稱、簡稱和行中心。

六.課堂小結

本節課你學了什么?有什么收獲?

(學生活動)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。

七.配餐作業

同步訓練P4-6(1-23題)

3、中國的行區劃教案

教學目標

1、知士標:我國現行的三級行區劃,我國34個省級行區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。

2、能力目標:熟悉34個省級行區的輪廓特征及在中國行區圖中的相對位置

3、思想目標:通過對香港和澳門特別行區的設立的學習,增強愛國情感。

重點難點

難點:34個省級行區的輪廓特征及在中國行區圖中的相對位置

重點:34個省級行區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教具《中國行區劃圖》教法演示法、談話法、多媒體教學

教學過程

步驟教師活動學生

活動時間一二導入新課:如果你要給外地的朋友寫信,怎樣寫清楚通信地址呢?這需要了解對方的行區劃。

講授新課:

(一)三級行區域的劃分原則:為了便于行管理,有利于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。ㄗ灾螀^、直轄市)縣(自治縣、市)鄉(鎮)特別行區寫了自己的戶口所在地我國三級行區域是如何劃分的?結合自已的戶口所在地說明一下。5 35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

(二)省、自治區和直轄市23個省、5個自治區、 4個直轄市、2個特別行區共34個省級行單位

1、名稱分為七大塊:東北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東、北京、天津市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、上海南部沿海廣東、福建、廣西壯族自治區,海南、臺灣、香港特別行區、澳門特別行區西南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自治區西北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寧夏回族自治區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

2、各行區之間的位置關系

3、各省級行區的簡稱在中國區圖中分別指出七大塊的劃分。并記住以下的口訣:兩湖兩廣兩河山,五江二寧青甘陜,云貴西四北上天,內蒙臺海福吉安。

學生動手制作各省行區圖形硬紙片,進行拼圖,熟悉各省級行區之間的位置關系。牢記各省級行區的簡稱。

板書設計:

第一章第2節中國的行區劃

一、三級行區

1、行區劃的劃分原則

2、三級行區劃

二、省、自治區和直轄市23個省、5個自治區、4個直轄市、2個特別行區

三、各級行區的簡稱教后記:

由于本節是學習以后內容的基礎,所以顯得尤為重要,通過課堂提問,發現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好,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,要不斷加強本節內容的記憶。

4、中國的行區劃教案

一.內容與分析

《中國的行區劃》教材知識結構由“三級行區劃”、“34個省級行單位”、“各省級行單位簡稱”、“省級行中心”四部分組成。是中國地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必備知識、基礎知識。掌握這節內容,可以為以后各章教學創造較好條件。是掌握中國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基礎。從地理教學過程來說,要學習中國地理,必需首先了解中國的行區劃,形成我國行區劃的空間概念,特別是34個省級行單位的位置。因為空間位置制約著一個地區的自然和資源環境,并影響著經濟、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。本專題內容,學生并不會太生疏。因為在小學學習過,很多名稱在日常生活、讀書讀報、看電視也都接觸過,因此可以說除了三級行區劃知識學生是一知半解以外,三十四個省級行單位名稱大部分應該是學生已知的。但如果離開地圖,學生就難以全部默出,而且對我國各省級行單位的位置分布和簡稱了解不確切,對我國行區分布未形成準確的空間觀念,往往張冠李戴,搞錯位置,還有對我國各省區輪廓特征注意不夠,分辨不出,對簡稱中一些名稱易寫錯、讀錯。不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會感興趣的,如能用活動、游戲、競賽、評比方式教學,學生積極性會很高。

二.教學目標與分析

知道我國行區的設置和劃分的原則,初步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單位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,以及行中心的名稱和分布。

能正確閱讀中國區地圖,正確讀出34個省級行單位的名稱、簡稱和位置。初步學會在中國區填充圖上填注我國34個省級行單位名稱,教會學生正確記憶地名的方法,提高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。

三.問題診斷分析

在本節課的教學中,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(或困難、障礙)是本節內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,對于一個剛接觸中國地理知識的學生來說,大多數還是生疏的。要解決這一問題(或困難、障礙),就要需要通過教師的反復訓練熟悉掌握。同時應該避免一個最容易犯的錯誤,那就是地名與地圖上的位置不能緊密聯系。

四.教學過程設計

問題一:怎樣寫戶口所在地?你知道我國行區的設置嗎?怎么劃分?

設計意圖:從具體到抽象,導入我國三級行區劃的教學。

例題1.我國行區劃分為、、三級,目前,我國的省級行單位共有個。

變式練習:我國有個省級行區,北京、香港、澳門屬于級行區。問題二:指圖說出23個省、5個自治區、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區名稱、位置。指圖說

設計意圖:讓學生記住省級行區的名稱和位置。

例題3:下列每個選項的兩個省區,在我國區圖上并不相鄰的是()

A.廣東和廣西B.山東和山西C.湖北和湖南D.河南和河北

師生活動:1.指出沿海省區:

2、指出邊疆省區

3、指出黃河流經省區

4、指出長江流經省區

問題三:為了使用方便,我們給每一個省級行單位起一個小名,也就是簡稱?碢8表格,記住它們。

設計意圖:通過師生活作,學生活動,記住各省級行區的'簡稱和行中心。

師生活動:

1、取用全名中的一個或幾個字。

2、用本省的主要河流或山名。

3、用本省區歷史或民族名稱。

4、少數省區有兩個簡稱。

問題四:學生互動

設計意圖:記住各省區的名稱、位置、簡稱和行中心。

活動

1、拼圖游戲,讓學生熟悉區圖后,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,看哪個組拼得最快、最好

2、“找門”游戲:將全班分為四個小組,一組負責省級行區劃的全稱,一組負責簡稱,第三組負責說出該省級行區劃的行中心,最后一組負責指圖。每次從每組抽出一名同學,選其中的一名同學先說,另外三名同學應該把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來或指出來。說對了加一分,說錯了不給分,最終以分數來定哪組獲勝。

3、“找鄰居”:從班里選出34名同學,分別代表34個省級行單位,剩下的同學作裁判,教師說出某個省級行單位的簡稱或行中心,也可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,然后代表這個省級行單位的同學舉起手來,同時代表的省級行單位與這個省級行單位相鄰的同學立刻站出來,并描述“自己”在該省的哪個位置。答錯的同學會被扣掉一分,看誰扣分扣得最少。

五.目標檢測

按特別行區、直轄市、自治區、省的順序寫出34個省級行區的名稱、簡稱和行中心。

六.課堂小結

本節課你學了什么?有什么收獲?

(學生活動)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。

七.配餐作業

同步訓練P4-6(1-23題)

5、紙的故事教案設計 小學三年級紙的故事教案設計

一、教材分析

(一)背景知識

造紙術、印刷術、指南針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,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。

遠古時代沒有紙。商朝時,將字刻于龜甲、獸骨之上(既"甲古文")。周朝時,用竹簡(即竹片)、木簡、帛寫字著書。西漢時,勞動人民發明用絲絮造紙,后來用麻纖維造紙。東漢元興元年(公元105)年,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,采用樹皮、麻頭、破布、舊魚網為原料造紙。從此,紙的產量大增。唐朝時,造紙術開始外傳、日本和阿拉伯、歐洲等地。

(二)教材特點

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紙的發明經過。全文共8個自然段。第6、7、8自然段是重點,講述的是紙的發明和造紙方法的傳播,贊頌我們祖先的創造業績。

二、教學目標

1、知道紙是我們祖先發明的,知道外國人懂得造紙要比中國遲一千多年,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。

2、學會本課14個生字,區別形近字,學會給生字確定部首。

3、會用"誰怎么樣地說什么"的句式說一句話,會用"怎么"提問。

4、能說出紙的發明過程。

5、能在學懂課文的基礎上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。

三、教學重點和難點

1、教學重點:從紙的發明過程中,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`聰明才智。

2、教學難點:幫助學生理清紙的發明過程。

四、教學時間:2--3課時

第1課時

教學目標:

1、讀通課文,從整體了解課文。

2、初步了解紙的發明過程。

3、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

教學準備:可以用課件讓學生帶字典

教學過程:

學前預習:

1、預習課文,讀課文、標好自然段、劃詞等

2、預習字詞:寫好偏旁、字典頁碼、注好拼音

3、布置課前查紙的資料

一、整體把握課文,了解課文大意

1、了解學生

問:"你知道紙的哪些知識?"

A、對課文內容了解比較少

B、和課文差不多

C、除了課文知識另外還知道很多

2、自讀課文,劃句子

A、讀通課文,劃出課文中所講的有關紙的知識,記一記。

B、自讀課文,劃出你不知道的知識。

C、自讀課文,試著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紙的發展的過程

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,有選擇的請幾個反饋

3、再讀課文

(1)對剛才還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讀讀熟

(2)齊讀課文鞏固

4、了解紙的發展過程

A、完成課后練習3

B、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,按照這樣的順序來說一說紙的發展過程。

C、在完成課后練習3的基礎上,結合課文加上自己的補充來介紹紙的發展過程

二、了解部首查字法(如時間不夠可挪后)

1、給生字確定部首,有困難的:豪(○亠、豕)、絮(糸)、且(○丨一)

2、以“豪”為例講解部首查字法。老師或請會的同學示范,學生跟著做。

要點:部首目錄--部首幾畫(部首)--檢字表--部首--數除部首外幾畫--找到字--字典正文。

對絮和且進行練習,講清體字的偏旁確定(起筆)

3、口頭歸納:查上不查下,查左不查右,半包圍查外面,體字查起筆

4、查自己的名字進行練習

教后記

第二課時

教學目標:

1、夠掌握紙的發展過程和"蔡侯紙"的特點。

2、理解的基礎上能寫一段贊嘆中國人了不起的話。

教學過程

一、檢查復習

1、聽寫:竹片、笨重、絲綢、方便、價錢貴

2、出示檢查:竹片、笨重、絲綢、方便、價錢貴(對的要說"對")

3、問:"同學們,像剛才你們這么多人都同時說了"對",這種情況可以用哪個詞語來說明?"(異口同聲)寫詞檢查

"浙江省博物館希望我們班能推薦一批小講解員,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參加。我們要講解的內容就守于紙的歷史。"

二、學習1--5自然段

1、掌握內容

"我們先要來講的內容就是在紙發明以前人們是用什么來當紙的。

先請大家讀一讀課文1--5自然段。"

用下列詞填表(竹片、笨重、絲綢、方便、價錢貴)

紙的代替品

特點

勞動人民使用情況

“使用情況”根據課文的理解自己填

(竹片--笨重--不方便,很少)

(絲綢--方便,貴--買不起)

2、試講

A:古時候,紙沒有發明之前,書是用()做的,很()。所以,后來人們就把字寫在()上,這樣就(),可是這樣的書()。

B:可以自己組織書上的語言。

C:在自己組織語言的基礎上,可以補充知識。

準備--指名(不同層次)--再自說--同桌互說

三、學習6--8自然段

"剛才對于紙發明以前的講解都能符合要求!現在我們要來講一講有點難度的內容,那就是'紙是怎么發明的'。"

1、掌握內容

讀課文,填表:

哪個朝代

用什么做

特點

誰發明的

又稱什么紙

反饋:校對問:“為什么把東漢的紙叫蔡侯紙?”

2、試講

“我們已經把要講的內容都掌握了,那么講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。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!

(1)自讀7-8自然段

問:“你讀了之后,感受到是什么感情?”(自由說)

提示:1、哪些地方值得我們自豪?

2、我們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?

學生邊說就邊讀好這些句子。老師可以示范。

(2)齊讀7自然段

(3)請你說一句贊嘆我們祖先的話,并寫下來。

(4)試講

A、按照課文(7、8):那么紙是怎么發明的呢?--

B、按照課文(7)加自己贊嘆的話

C、用自己的話

準備--指名(不同層次)--再自說--同桌互說

四、兩個內容合在一起說

教后記

第三課時

教學目標:

1、鞏固字詞,完成相應練習

2、擴展知識

教學過程

一、鞏固字詞

1、比較組詞

圖圓異導豪毫洲州

2、加部件成字組詞

糸--絮、緊、紫、累、系

3、聽寫

二、鞏固朗讀

1、同桌分角色讀

2、指名讀

對提示語進行補充:林玲()地問

對提示語進行替換:林玲瞪大了眼睛說--林玲()地說

3、男女分讀

4、齊讀

二、課外擴展

1、收集各種新型的紙張(課前準備)

2、四人小組交流

3、進行自我介紹

三、寫一段號召大家節約用紙的話

造紙需要大量的樹皮,如果大量砍伐樹木肯定會破壞環境,現在請你寫一段讓大家節約用紙的話。

6、危險的河教案大班安全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懂得去河邊或河里玩耍很危險。

2、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。

3、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,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。

4、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5、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識。

活動準備:

幼兒用書畫面“危險的河”(一)(二)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教師講述解放叔叔搶救落水兒童的故事。

主要內容:有一天,小華在屋前玩耍,他忽然發現遠處的河上游來了兩只鴨子,就跑到河邊去抓鴨子?墒且徊恍⌒哪_一滑就掉進了河里。河水很深,小華又不會游泳,急忙喊:“救命!”幸虧一位路過的解放叔叔看到了,及時救起了小華。大家都說,要不是解放叔叔救得及時,小華就會被河水淹死了。

二、請幼兒看幼兒用書(一)、(二)進行觀察讓幼兒討論小華落水的原因,懂得去河邊或河里玩耍是很危險的'。

教師:小華為什么會落水?

幼兒:小華到河里去抓鴨子。

幼兒:小華貪玩。

師:落水后會有什么危險?

幼兒:小朋友太小了還不會游泳,會淹死的。

師:小朋友在什么情況下容易落水?

幼兒:在河里游泳。

幼兒:在河邊玩耍。

師小結:小朋友平時要注意不到河邊或橋上去玩耍,在橋上行走時不翻越欄桿,要在大人的陪伴下劃船、游泳,不做危險的動作,防止溺水。

三、幫助幼兒了解溺水后簡單的急救意識。

師:見到有人落水時,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辦?

幼兒:要及時呼救,去喊大人。

師:小朋友年齡小,不會游泳,千萬不要自己下去搶救,否則,自己也會溺水。

教師:要在大人的陪同下才能去游泳,才能去河邊,在河邊或水上玩的時候要遵守規則,不做危險的動作。

7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一、活動目標:

1、通過拼擺圖形,鞏固對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,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。

2、發展幼兒的觀察力、相互合作的意識。

3、發展幼兒的觀察、分析能力、動手能力。

4、養成敢想敢做、勤學、樂學的良好素質。

二、活動準備:

場地準備:

用塑料繩在地面上圍一個大圓、一個大三角形、一個大正方形。

物質準備:

1、半圓的桌子、長方形的桌子、正方形的桌子。

2、各種不同的大型組合積木若干。

3、幾何圖形拼組成的一幅畫。

三、活動過程:

1、游戲:找朋友。[講一講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]

教師出示用幾何圖形拼組的畫,引起幼兒興趣。請幼兒找一找畫面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娃娃?它們是什么樣子的?引導幼兒逐一觀察、比較、講述,加深認識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。

2、游戲:作客。

教師以圖形娃娃的身份與幼兒做游戲。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。教師:“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娃娃家去作客吧!來,先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。ㄓ變阂黄鹛揭褎澓玫膱A形中去)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。ㄓ變阂黄鹋赖揭褎澓玫娜切沃腥ィ┳詈笪覀円黄鹋艿秸叫瓮尥藜胰,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。(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)

3、游戲:娃娃請客[培養幼兒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]

教師創設游戲情節:圖形娃娃邀請小朋友吃飯,把幼兒帶到有半圓形的桌子、正方形的桌子、長方形的桌子的地方。

教師:“小朋友,你們看圖形娃娃家吃飯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?“文章。出自快思老。師教。案網。"(幼兒回答)對。圖形娃娃說,一下子來了這么多朋友,小桌子已經坐不下了,它們要把小桌子變成大桌子,你們有辦法嗎?(幼兒分組合作拼擺桌子,培養幼兒互助的能力。)[兩個半圓形的桌子可拼組成一個大圓形的桌子、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和兩張正方形的桌子拼組成一張大正方形的桌子、4張小正方形的桌子可拼組成一張大正方形桌子]

教師:“桌子有了,椅子還沒有,我們就用積木來拼做椅子吧!不過,圓形的桌子旁要放圓形的椅子。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,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。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。ㄓ變簞邮謥頂[放積木,把它們進行拼組成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圓形,分別放在所對應的桌子四周。)

4、游戲:送禮物

教師:“圖形娃娃邀請我們來做客,我們可以做些什么?我們先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,不過,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,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,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,如果送錯了,娃娃會不高興的。 [用兩個半圓形的積木拼成一個圓形、用兩塊三角形的積木拼成一個正方形,用兩個小三角形積木拼成一個大三角形。]幼兒在“生日快樂”的樂曲中將積木一層層的進行拼搭,體驗歡快的情緒。

活動反思:

本節課教師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、參與性,引導幼兒在課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,并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活動,讓幼兒在玩中學,體驗成功快樂。

8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設計意圖:

小班幼兒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,對形狀的認識需要直觀具體的方法。教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,因為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,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。因此,我設計的.數學活動是以一個看動畫片為線索,能讓孩子較快進入環境中去,再以故事和游戲貫穿于活動過程中,使幼兒的情感得到滿足并獲得知識,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快樂。

活動目標:

1、通過觀察感知圓形、三角形、方形的特征,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。

2、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,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。

活動重點:感知圓形、三角形、方形的特征,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;顒与y點:能辨認圓形、三角形、方形,并說出圖形名稱。

活動準備:

1、課件《形狀歌》、《蓋房子》;鏤空紙制小路、幾何圖形若干。

2、小熊指偶一個;幾何圖形掛件若干;魔術箱一個,幾何圖形物品若干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以看動畫片的形式引出課題。

師:寶寶們,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?那我們一起邊看邊跟它們跳舞吧。

1、教師播放課件《形狀歌》,幼兒邊看邊做動作。

2、提問:動畫片里有哪些圖形娃娃呀?它們長成什么樣子?

3、教師小結。

二、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題,鞏固認識圖形。

1、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。

(出示小熊指偶)師:“小朋友,你們好!昨天,森林里刮起了大風,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(嗚?)你們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?”小朋友們愿意幫它嗎?我們一起來蓋房子吧。

2、邊播放課件《蓋房子》邊提問:

師:我們先把小熊家的墻蓋起來,它是什么形狀的?

幼:方形。

師:接著蓋上屋頂,它是什么形狀的?

幼:三角形。

師:最后給小熊的家安裝一道門,是什么形狀的?

幼:圓形。

3、引導幼兒說出方形、三角形和圓形,然后教師小結:圓形:圓溜溜,沒有角,滾來滾去真能跑;三角形:三條邊,三個角,像座小山立得牢;方形:四條邊,四個角,四四方方本領大。

三、以游戲的形式,鞏固對圖形的認識。

1、出示“魔術箱”。

師:小熊為了感謝寶寶們,給我們送來了一個魔術箱,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會變出什么東西。

2、提問。

從魔術箱內變出圓形、三角形、方形的物品。

師:搖一搖,變一變,變的是什么?

師:它是什么形狀的?(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給予小結。)

3、游戲:鋪路。

(1)師:小熊說:“謝謝你們為我蓋了一間新房子!可是我家門口的路也壞了,你們能不能再幫我把路鋪好呢?”

師:寶寶們,你們愿意幫小熊鋪路嗎?那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熊把路鋪好吧!

(2)引導幼兒幫小熊鋪路。

師:寶寶們,你們看到了嗎?這里有很多不同形狀的泥坑,請你們把圓形放進圓形的坑里,把三角形放進三角形的坑里,把方形放進方形的坑里,好嗎?

(3)幼兒分組操作,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尋找相應的圖形填上。

4、游戲:找朋友。

(1)(出示小熊指偶)師:謝謝你們,我想跟你們一起玩一個圖形找朋友的游戲,好嗎?

(2)幼兒掛上圖形掛飾,邊唱歌曲《找朋友》邊去找跟自己相同的圖形朋友。

5、游戲:找家

(1)師:寶寶們,時間不早啦,我們該回家了,拉著你的好朋友一起回家吧!

(2)幼兒按照自己戴的圖形標志找到相應的家。

五、教師小結,結束部分。

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圖形朋友,有圓形娃娃、三角形娃娃、方形娃娃,還與它們玩了很多游戲,現在我們帶著我們的圖形朋友去小熊家做客吧!

9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活動目標:

一、能正確辨認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,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。

二、知道三種圖形的特征,并能利用三種圖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。

三、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,發展創造力及動作表現力。

活動重難點:

幼兒嘗試用幾何圖形拼合簡單的圖案。

活動準備:

PPT、三種圖形的大小卡片若干、自制圖形拼擺圖2幅、輕音樂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活動導入。

今天褚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和圖形寶寶做游戲,猜猜會有誰呢?(幼兒根據已有認知大膽猜測)喔,小朋友認識這么多圖形,下面我們就和圖形寶寶做游戲。

二、逐一出示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大卡片,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圖形特征。

先請出第一個圖形寶寶(教師出示大卡片,逐一讓幼兒觀察并摸一摸)。

1、圓形寶寶長得什么樣?(圓圓的),它有一條邊。

請你用身體表現圓形的樣子。(幼兒動作表現)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

2、三角形寶寶長得什么樣?(通過觀察引導感知三角形有角、有邊)我們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?(師生點數)有幾個角?噢,有三條邊,三個角。

請你用身體動作表現三角形的樣子(如:雙手指尖相對舉過頭頂,代表三角形等)。

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

3、正方形寶寶有幾條邊?幾個角?誰來數一數(幼兒點數,回答)請用身體動作表現正方形的樣子。

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

三、通過游戲“送圖形寶寶回家”,加深幼兒對三種圖形的認知,體驗學習的樂趣。

小朋友喜歡捉迷藏嗎?圖形寶寶最愛捉迷藏了,它們藏到哪里去了呢?(出示準備的物品)請你把它們拿出來,放到和它們長得一樣的大圖形寶寶的家里好嗎?幼兒放好后,要讓幼兒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送錯的,如果有,幫忙送到正確的圖形寶寶家里。

四、圖形寶寶變魔術——鞏固認知,提升目標。

1、教師分別出示自制圖形拼擺圖1(小房子)、圖2(熱帶魚),請小朋友細觀察并找出藏在圖中的圖形,并上前進行拆分、組合。

(1)圖形寶寶開始變魔術了,123。ǔ鍪酒磾[小房子)這座小房子是由哪幾個圖形寶寶組成的?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。

(2)圖形寶寶繼續變魔術了,這條魚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?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把小魚取下來分開看看說的對嗎?(根據情況幼兒回答)你想不想把小魚再變回去?

(在孩子拼擺的小魚的基礎上,教師再拿一個三角形,變成一顆小松樹,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維空間。)

2、播放PPT,欣賞幾種圖形拼擺組合你們想不想和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?(想),現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圖形寶寶們一起變魔術吧!動動你們的小腦筋!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拼擺、組合,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。(放輕音樂)

五、活動結束:

哇,圖形寶寶們能變出很多神奇的造型,你們還想不想試一試呢?(幼:想)今天就帶圖形寶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變魔術,好嗎?(幼:好)祝你們表演成功!

10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,鞏固對圓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的認識。

2、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、顏色的干擾,正確辨認并將圖形分類。

活動方法:

以游戲法為主,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。

活動重、難點: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、顏色的干擾,正確辨認并將圖形分類。

活動準備:

1、用紙盒做一個“魔術盒”(里面有不同的關于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圓形的物體)。

2、不同顏色、形狀和大小的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圓形卡片人手一份。

3、PPT課件。

教學過程:

片段一:引入主題。(教師依次出示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圖形寶寶)

師: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,你們猜一猜他們是誰?(談話導入,不僅給幼兒創設了一個思考的空間,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。)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!依次出示圓形、三角形和正方形圖形,讓幼兒逐一說出是哪個圖形寶寶?吹竭@些圖形寶寶,哪位善于觀察的小朋友有自己的發現嗎?(幼兒暢所欲言,給幼兒足夠的發言空間。)

師:哦!你們說的真棒!原來這些漂亮的圖形寶寶是由圓形、三角形;正方形這些有趣的圖形組成的。

片段二:觀察圖形特征,依次說出是哪個圖形寶寶。

師:有三條邊、三個角的是哪個圖形寶寶?(提問:開始一起回答,后請個別幼兒上來指一指。)

師:有四條一樣長的邊、四個一樣大的角是哪個圖形寶寶?(提問:讓幼兒集體回答看對不對。)

師:圓圓的、摸起來滑滑的,是哪個圖形寶寶?(幼兒交流集體反饋信息。你們真能干,給自己鼓鼓掌吧。

片段三:(1)出示魔術盒。(實物)

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盒,非常的神奇;它能變出許多的東西來。我請你們來當魔術師“變魔術”。(變魔術時師要到幼兒面前,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。)游戲反復進行幾次。這些小魔術師真能干,變出了這么多東西。

(2)出示拼圖。

圖形寶寶啊也喜歡變魔術,他們聚在一起能變出許多圖案來。

師:出示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。正方形和圓形組成的圖形。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等等。這些都是圖形寶寶變出來的圖案。你們來看一看它像什么?由哪幾個圖形寶寶拼成的呢?(PPT演示:用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幼兒欣賞。)

幼:樹,是由三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。

幼:車子,是由三個正方形和兩個圓形組成的。

幼:房子,是由一個三角形和兩個正方形組成的。

片段四:(1)認一認。(游戲)

師:剛才小朋友們學的真認真,老師想獎勵你們一下;想和你們做一個游戲。好不好?游戲的名字叫說圖形,拿圖形。

(課前把學具中的圖片打印并裁切,已發給幼兒。)

老師發給你們圖形并放在桌面上,我說名字,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把新朋友從桌面中找出來,看誰找得快,找得準。◣熞来握f出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圓形,幼聽口令從桌面上拿圖形,對表現好的組或個人及時加以表揚。)

(2)“圖形寶寶”找家。

師:剛剛游戲中你們表現得真棒!剛剛老師聽到了一個聲音,圖形寶寶不開心了,因為圖形寶寶累了,想回家了。想讓我們班的小朋友送它回家。

師:你們看一看手里有幾個不一樣的圖形寶寶,我們一起把它送回家。(事先準備好的籃子,上面貼有三角形、圓形、正方形圖片;讓幼兒按上面圖案分別放好。)活動結束。

教學反思:

(一)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一開始,我出示圖形寶寶讓幼兒觀察認識,從而激發了他蜜察和探索的興趣,緊接著在活動中通過變魔術的方法讓幼兒動手操作,進一步感知圓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的特征,并能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說出這三種圖形的特征。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,而且也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“給幼兒創造動手操作、自主探究、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”的理念。

(二)提供機會,搭建動手操作的舞臺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、交流中共同發現圖形寶寶是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。主要是給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。引導幼兒在認識圖形寶寶的同時,也訓練了幼兒的點數能力。游戲:老師說名稱,幼兒拿圖形;創設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幼兒的學習更為主動、生動。本課的課件演示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,相輔相成,共同促使幼兒對有趣的圖形的認識。

(三)利用游戲,提高興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。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,以游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,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;顒幼詈笠杂螒颉罢J一認”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加強對圖形的認識,接著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一次提高幼兒興趣,以游戲“圖形寶寶找家”貫穿結尾鞏固幼兒在動手操作中,將圖形寶寶進行正確分類。

總之,在整節課中我力求把課堂變為活動的課堂,把各知識點的教學用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串聯在一起,如:游戲“看一看、摸一摸、找一找”,使幼兒動起來、課堂活起來,讓幼兒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、合作實踐、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,認識有趣的圖形。

11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能正確辨認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,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。

2、知道三種圖形的特征,并能利用三種圖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。

3、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,發展創造力及動作表現力。

4、培養幼兒的觀察力、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。

5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,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,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。

活動準備:

PPT、三種圖形的大小卡片若干、自制圖形拼擺圖2幅、輕音樂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活動導入。

今天吳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和圖形寶寶做游戲,猜猜會有誰呢?(幼兒根據已有認知大膽猜測)喔,小朋友認識這么多圖形,下面我們就和圖形寶寶做游戲。

二、逐一出示圓形、三角形、正方形大卡片,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圖形特征。

先請出第一個圖形寶寶(教師出示大卡片,逐一讓幼兒觀察并摸一摸,并分別立體粘貼在三張桌子前面)。

1、圓形寶寶長得什么樣?(圓圓的),它有一條邊。

請你用身體表現圓形的樣子。(幼兒動作表現)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

2、三角形寶寶長得什么樣?(通過觀察引導感知三角形有角、有邊)我們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?(師生點數)有幾個角?噢,有三條邊,三個角。

請你用身體動作表現三角形的樣子(如:雙手指尖相對舉過頭頂,代表三角形等)。

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 3、正方形寶寶有幾條邊?幾個角?誰來數一數(幼兒點數,回答)師:正方形有四條邊,并且四條邊都相等,四個角。

請用身體動作表現正方形的樣子。

請小朋友想想你吃過、玩過、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這種形狀的?(引導幼兒進行聯想)你們真是善于觀察、善于表現的好寶寶。

三、通過游戲“送圖形寶寶回家”,加深幼兒對三種圖形的認知,體驗學習的樂趣。

小朋友喜歡捉迷藏嗎?(喜歡)圖形寶寶最愛捉迷藏了,它們藏到哪里去了呢?(出示準備的物品)噢,原來它們藏在下面這些物品里,請你把它們找出來,放到和它們長得一樣的大圖形寶寶的家里好嗎?(三張貼有大卡片桌子)幼兒放好后,要讓幼兒自己檢查一下有沒有送錯的,如果有,幫忙送到正確的圖形寶寶家里。

四、圖形寶寶變魔術鞏固認知,提升目標。

1、圖形寶寶不僅喜歡捉迷藏,還會變魔術呢!請小眼睛看仔細,大家一起數123,奇跡就會出現!

2、教師分別出示自制圖形拼擺圖1(熱帶魚)、圖2(小房子),請幼兒仔細觀察并找出藏在圖中的圖形,并上前進行拆分、組合。

(1)這條魚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?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。把小魚取下來分開看看說的對嗎?(根據情況幼兒回答)你想不想把小魚再變回去?(幼兒回答)看到XX小朋友會變魔術,吳老師也想變魔術,看老師把小魚變成了什么?(在孩子拼擺的小魚的基礎上,再拿一個三角形,變成一顆小松樹,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維空間。)(2)圖形寶寶繼續變魔術,數123,奇跡就會出現!(出示拼擺小房子)這座小房子是由哪幾個圖形寶寶組成的?請一個小朋友過來指給大家。

你們想不想和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?(想),現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圖形寶寶們一起變魔術吧!魔術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師會給你驚喜呦!

3、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拼擺、組合,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。(放輕音樂)4、將幼兒拼擺圖形及時拍照,并在大屏幕上展示。

5、播放PPT,欣賞幾種圖形拼擺組合。

活動小結:

哇,圖形寶寶們能變出這么多神奇的造型,你們還想不想試一試呢?(幼:想)今天就帶圖形寶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繼續變魔術,好嗎?(幼:好)祝你們表演成功!(鼓掌) 活動延伸:

游戲魔術表演,回家給爸爸媽媽表演圖形拼擺,結束。

12、小班數學教案有趣的圖形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認識方形、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圖形。

2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幾種圖形。

活動重點:

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幾種圖形

活動準備:

1、小筐人手一個,圓、正方、三角等三種圖形卡片。

2、三種圓形積木。

3、有三種圖形特征的日常生活物品的圖片。

4、《幼兒畫冊》第二冊P24。

活動過程:

1、找圖形。

逐一出示一組用三種圖形拼成的圖案,幫助幼兒指認其中的基本圖形,并正確說出他們的名字。

2、圖形找朋友。

(1)教師出示其中的一種圖形,讓幼兒在小筐中找出和教師手上一樣的圖形卡片,重點練習方形和三角形。

(2)能力較強的幼兒可適當加快找的速度,采用“看誰找得快”游戲。

3、游戲“圖形物品大集合”。

觀察《幼兒畫冊》,讓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,例如“墻上的掛鐘是圓的”。

4、拼一拼。

利用若干顏色、大小不同的三種圖形,進行拼圖游戲。

13、奇妙的鹽水教案大班科學活動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能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,萌發初步的探索欲望。

2、在實驗中發現鹽溶解在水里會增加水的浮力,鹽越多浮力越大。

3、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。

4、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,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。

5、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,產生在生活中發現、探索和交流的興趣。

活動準備:

杯子、葡萄、鹽、記錄紙、視頻死海的有關資料

活動過程:

一、激發興趣、引出活動內容

1、談話導入:小朋友,你們還記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的'嗎?(幼兒回憶經驗)

2、教師質疑小結:為什么在水里加了鹽,雞蛋就能浮起來的呢?原來鹽溶解在水里,增加水的浮力,雞蛋就浮起來。(幼兒一一說說:浮力)

二、幼兒操作活動

過渡:那是不是加了鹽,物體就能浮起來呢?(幼兒猜測)

1、那到底是怎樣的呢?我們呆會自己去試一試。在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杯水,要求每次加入1包鹽,用筷子充分攪拌,放入葡萄,看看結果怎樣?并把它記錄在紙上。記。涸囈淮斡浺淮。

2、幼兒操作

3、交流:我發現一號桌的小朋友動作很快,由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的發現?(1號組:我加了1、2包鹽,葡萄沒有浮起來,加了3包鹽,葡萄浮起來了。)

4、為什么加了1包、2包鹽,葡萄沒有浮起來?加了3包,葡萄能浮起來呢?(鹽變多)

5、教師小結:是呀,當水喝1包鹽,浮力很小,沒有力量托起葡萄,加入2包鹽,還是浮力太小,只有當水喝足了鹽,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,讓葡萄浮起來。說明鹽越多浮力越大。

6、還有哪一組的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發現?(2號組:我加了1、2、3包鹽,葡萄沒有浮起來,加了4包鹽,葡萄浮起來了。)

7、教師質疑:剛才你們介紹了你們的發現,老師有了一個疑惑:為什么一號桌只要加3包鹽,葡萄就能浮起來,而2號桌要加4包鹽,3號桌要加5包鹽呢?(觀察3桌杯子里的水,)水的多少

8、你們都發現了呀,(出示標記)1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少,2號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,3號桌杯子里的水最多)噢?水的多少和加的鹽也有關系嗎?到底是什么關系?(幼兒討論)

9、小結:原來水越多,需要喝的鹽也就越多。只有讓水喝足了鹽才有力量托起葡萄,讓它浮起來。

三、觀看錄象

1、除了雞蛋、葡萄能浮起來,我們的人能不能浮起來?(幼兒猜測)告訴你們,其實我們的人也可以浮起來,相信嗎?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錄象。

2、幼兒觀看錄象

3、真是神奇呀!誰來說說看:為什么人也能浮起來?原來這不是普通的大海,而是死海,它的含鹽量比我們普通的海水要高6、7倍,浮力很大,難怪我們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。

延伸活動:

剛才我們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來,那能不能再讓它沉起來呢?你們可以自己去試一試。

14、中班科學教案:不倒翁的秘密教案

活動目標:

1、積極探索不倒翁,發現不倒翁不會倒的秘密。

2、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并大膽嘗試動手操作,敢于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探索的過程和結果。

3、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,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。

4、愿意大膽嘗試,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。

5、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。

活動準備:

教具:

1、不倒翁一個。

2、自制繪畫圖譜(不倒翁的組成原理6張)。

3、背景音樂《不倒翁》。

學具: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,橡皮泥若干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以猜謎的方式導入,引起幼兒的興趣

師:小朋友們,今天應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,聽好了:

“圓圓的身體左右搖,你推它來我推它,推來推去它不倒。猜猜看,是什么?”(幼兒自由猜想后,教師出示不倒翁)

二、初步探索不倒翁不會倒的秘密

1、師:對了,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,它的名字叫不倒翁,誰知道它有什么本領呢?

根據幼兒說的本領教師進行示范。(比如它不會倒)師:好,剛才小朋友說它不會倒,那我們一起來試試看。

(先把不倒翁擺正,這時候它是直直的,然后用手去點一下它。它就開始搖擺,可是它有沒有倒呀?沒有,它還是直直的。)

2、師:不倒翁真的不會倒,它一直是直直的,那小朋友有沒有想過它為什么不會倒呢?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,我們來一起拆拆看好不好(打開不倒翁)首先呢,它有一個圓圓的,滑滑的底部,那我們看看這里面是什么?哦,有一塊橡皮泥,這塊橡皮泥是粘在中間的'對不對?那如果我們把它粘在旁邊會怎么樣,猜猜看(往一邊倒,試驗)證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間。

3、師:把底部反過來,橡皮泥不掉,果果粘不緊,又會怎么樣呢?(試驗)證明:中間的重物不僅要粘中間還要粘得牢牢的。

三、幼兒動手制作不倒翁,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發現不倒翁的制作原理

師: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不倒翁呢?

師:講解不倒翁的組成:一個扇形,圓圓滑滑的底部,還有一個重物,重物要放中間還要粘得牢牢的。

幼兒第一次操作完畢,將幼兒完成的不倒翁擺在前面,逐個逐個進行試驗,檢驗幼兒做的是否成功。

(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,師幼共同探討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。)

假設幼兒出現的狀況:橡皮泥沒有粘牢,橡皮泥沒有粘在底部。(提醒幼兒,橡皮泥要粘住。仔細檢查粘住了沒有?)

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點歪我的不歪,站起來還是直直的?教師做實驗,將橡皮泥緊緊粘在不倒翁的邊上,幼兒觀察。

實驗證明: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僅要緊緊的粘住,還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;顒友由欤

師:好的,今天回家以后,請小朋友回去探索還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?

15、小班音樂教案:愛唱歌的小青蛙教案

活動目標:

1,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,激發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。

2,發展幼兒的音樂記憶力,表現力。

3,在理解歌曲的'基礎上,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。

4,鞏固切分音符的唱法。

5,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,發展幼兒的表現力。

活動準備:

物質—課件:制作青蛙活動習性的課件,錄音磁帶一盤。

知識—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。

活動過程:

一、導入

1,發聲練習師生問好:加強師生間的互動,增進感情。教師:"見到小朋友我很高興,我們一起來用歌聲好嗎?提醒幼兒坐直身體,張圓嘴巴,用自然的聲音演唱。

2,觀看青蛙生活習性的課件,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大意。

教師小結:暖和的春天到了,小青蛙從泥土里鉆出來,在草叢里跳來跳去,快樂的呱呱叫著。

二、展開

1,教師播放錄音磁帶,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。

問:"剛才,你聽到了歌曲里唱了些什么?小青蛙在做些什么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?為什么?"

2,教師再次播放錄音磁帶,請幼兒學唱自己最喜歡的一句。

"你最喜荒一句呢?請你再來聽一遍,聽完了告訴大家。

3,教師范唱一遍:

提問:"誰樂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唱給大家聽一聽?"

4,語言節奏學歌詞通過提問:"你最喜荒一句?"來引導幼兒集體學習歌詞。(用唱的形式學習歌曲的最后一句。)

5,幼兒整首跟唱(1)示幼兒注意唱歌的姿勢和用自然的聲音(2)第二遍提示幼兒注意情緒的表達。

教師:"小朋友剛才都說到了聽到這首歌曲感到很歡快很優美,就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小青蛙吧。

6,分組表演唱教師:"小朋友唱的可真好聽,從小朋友的歌聲中,從小朋友們的表情中就能感到了小朋友對小青蛙的喜歡和熱愛,我剛才看到有的小朋友還邊唱邊做動作表演呢,誰想上來表演一下老師也看看。(唱完后讓孩子們自己評價)"你喜歡誰的表演唱?為什么?"(引導幼兒說出理由)

三、結束

1,教師演唱后兩段引起幼兒再學習的興趣。

教師:"小朋友唱的好極了。這首歌曲啊還有兩段呢,來來來我唱給你們聽聽。"

推薦文章 質量總結16篇 中班數學走迷宮教案 《林沖棒打洪教頭》的教學反思 納米復合材料品牌廣告語、宣傳語36條

相關一等獎教案文章 好吃的櫻桃活動教案一等獎 彩虹糖托班美術教案一等獎 勤快人和懶惰人音樂教案一等獎 裝飾瓶教案一等獎 “行為習慣主題班會”教案一等獎 動物的臉教案一等獎 怕冷的大恐龍教案一等獎 科學教案一等獎《病毒》 《錫林郭勒大草原》教案一等獎 臺灣的蝴蝶谷教案一等獎 好朋友行個禮教案一等獎 語文《石榴》教案一等獎 我的植物朋友教案一等獎 《風》教案一等獎

推薦PPT課件下載 7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》預習課件PPT City愛跳舞跨年飆舞演唱會PPT 第五章-城市土地利用與空間結構課件PPT 小學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1[人教版]課件PPT 《山村的早晨》(語文三年級下冊)課件PPT 尋夢者內容設計課件PPT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復習ppt 關于京劇的英語PPT 高一數學命題與四種命題ppt課件

亚洲美女日一下

<p id="vxqia"></p>

  •